松达山茶油特护霜:33年科研沉淀,以匠心守护中国宝宝肌肤

在婴幼儿肌肤护理领域,安全与功效的平衡始终是一道行业难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90%的婴幼儿正遭受湿疹、干燥、泛红等肌肤问题的困扰,传统护理产品因成分争议陷入"安全性与功效性"的两难境地。

面对这一母婴护理痛点,松达品牌以33载匠心深耕,携手浙江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开创性地构建中国特色植物成分体系,以山茶油为核心,融合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为婴幼儿肌肤护理领域树立了全新标杆。

一、破局者姿态:从松花粉到山茶油的传承与创新

故事始于1992年,当国际品牌因滑石粉争议遭遇信任危机时,松达创始人秉承“药食同源”的东方哲学,以天然可食用的松花粉为原点,推出首款婴儿护肤产品。

这一创新不仅精准切中母婴护理的安全需求,更以"天然营养、安全可食"的差异化定位迅速突围。

凭借对红屁屁、淹脖子等问题的显著护理效果,松达终端动销率持续攀升,其背后是品牌对"专业服务建立信任"理念的坚持——每位业务员均经过严格终端培训,将科学护理知识传递给万千家庭。

在巩固松花粉核心优势的同时,松达将天然成分的探索延伸至山茶油领域,以“药食同源”的底层逻辑持续深化产品研发。

这一战略延伸绝非简单品类扩充——松花粉凭借对痱子、淹红及褥疮、压疮等特殊皮肤损伤的强效修护特性,与山茶油针对干燥、瘙痒、泛红问题的深度滋润能力形成立体化布局;而二者共通的"可食用级安全标准"既强化了产品的母婴友好属性,也守住了品牌从根源守护肌肤健康的初心。

正是这份初心使松达的科研突破成为持续领航行业的关键。

 

二、科研突破:7项国家专利解码山茶油奥秘

2025年3-4月,继此前5项山茶油相关专利后,松达再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达7项。

其依托的天鑫研究院更以50余项专利技术构建行业技术壁垒。这一成就源于对山茶油成分的深度解码。

松达深知宝宝肌肤的特殊性,特别是其脂肪酸组成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若涂抹过多含有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产品,可能会影响宝宝皮肤稳态,导致皮肤变黑等潜在问题。

因此,在松达山茶油特护霜的研发过程中,科研团队对每一个成分都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和科学配比,通过植物油脂的组配来规避这一问题,维护宝宝肌肤的自然稳态:

  • 山茶油三萜烯醇(舒痒褪红"灵魂成分"):每克价值百万的珍稀成分,传统高温精炼工艺使其流失超90%。松达通过自研低温萃取技术,不仅完整保留该活性成分,更使其含量提升至普通山茶油的数倍。经实验验证,其可抑制湿疹高相关过敏因子TSLP达87%,显著缓解肌肤干痒红症状。

 

山茶油中除了珍稀的三萜烯醇,还有其他的营养成分对肌肤的呵护有着显著功效。

 

  • 山茶油角鲨烯(增效三萜烯醇褪红力,屏障"卫士"):作为皮肤自身脂质的重要模拟物质,松达山茶油特护霜中富含的角鲨烯能促进角质细胞增殖与胶原蛋白合成,强化抗氧化损伤能力,帮助宝宝抵御外界刺激。
  • 山茶油油酸(天然亲肤脂质):山茶油中高达75%的油酸与人体皮脂高度相似,可深入角质层形成天然锁水屏障,8小时保湿力提升162.13%,为宝宝肌肤提供持久滋润。

三、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松达婴儿山茶油特护霜的诞生,是《本草纲目》记载的东方智慧与21世纪生物科技的结晶。科研团队采用先进提炼技术,在达到化妆品级纯净度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山茶油三萜烯醇、山茶油角鲨烯等热敏活性成分。还兼具了稳定性、锁水保湿性、涂抹性和功能性完整性等优势。

临床测试显示,使用14天后真皮层厚度增加6.6%,其安全性与功效性更通过知名三甲医院婴幼临床测试《伦理证》认可,为母婴护理市场注入医学权威背书。

 

四、市场认证:智慧妈妈的首选,临床验证的安心

2025年4月,小红书联合睿丛发布的《中国婴幼肌肤特护指南》揭示,山茶油已成为高端母婴护理市场的"新宠"。在"天然、安全、专业"三大维度评估中,松达山茶油特护霜以82%的用户首选率位居榜首。这不仅印证了其"东方智慧+现代科技"模式的成功,更体现了新生代父母对科学育儿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五、未来守护:以科研创新践行母爱承诺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松达构建了完整的山茶油研究体系,主导制定行业检测标准,并凭借"山茶油提质增效"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旗下松达婴儿山茶油特护霜经第三方验证,具备舒缓干痒红、强韧屏障、高效保湿三大科学功效,为新生儿及敏感肌宝宝构筑天然防护屏障。

从松花粉到山茶油,从古籍智慧到现代专利,松达用33年匠心书写了一部母婴护理传奇。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承载着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成分解码都传递着母爱的温度。

未来,松达将持续深耕山茶油护肤领域,以科研创新守护中国宝宝肌肤健康,让东方植萃智慧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发布于 2025-06-30

COPYRIGHT © 2020 51SONGDA.COM

版权所有:杭州千岛湖天鑫有限公司

浙ICP备11003811号-3

浙公网安备33012702000102号